海归派江城闯天下

 

武汉晨报讯(采写/记者高小明 肖阳 刘光菊) 

   今天,“2002年华侨华人回国(来华)创业发展洽谈会”(华创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及高科技和工商企业界人士会聚江城。

  据国家人事部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已有38万人出国留学,统计显示,目前已有13万人学成归国,并且每年学成归国的人数都在以年均13%的高速度增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6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区,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有近40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仅在上海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就达1300多家。

刘纯清:我以我智荐江城

  刘纯清,1989年考入美国林肯大学攻读生物学硕士学位,1991年他又考入加州中西医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1995年,他联合在美的一些湖北籍教授开办了科技实业公司——新生集团,刘纯清任总裁,如今他的资产已超过亿元。

  谈到回武汉创业,已加入美国国籍的刘纯清博士很诚恳地说:“比起北京、上海,武汉提供给我的条件不算优越,但我的老家在湖北,武汉有我的朋友和亲人,而且政府的态度非常诚恳。我需要这份地缘来成就我的事业。”

  对在国内的投资,刘纯清感到很“划算”,他所擅长的疼痛学正好是国内的薄弱环节。“这让我感到很有用武之地。中国要尽快从农业大国走向技术强国,留学生就应该把自己学到的世界最先进技术带回来。”

  在武汉不仅能发挥特长,而且由于政府对海外学子的重视,让他有很多机会与政府上层沟通、交流。目前,刘纯清除了在海外学子创业园投资了几个高科技项目,还是武汉市聘请的八大招商顾问之一。他说,政府既然给了一块牌子,他就得承担起这个义务来。这几年来,他一直两边跑,不仅兼顾两边的事业,也为武汉和海外学子的合作穿针引线。这次的“华创会”,刘纯清引荐了16个手握各种高新技术项目的华侨华人。“关键看武汉能不能留住他们。”

  说到现在“海归派”的归国热,刘纯清感慨良久:“现在国家对回国创业的海外人员持欢迎和鼓励的态度,对选择回国创业的人来讲,回不回来应根据各人自己的情况,关键的是能否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下去,只要把自己的事业干好了就是爱国主义。”

陈义红:在光谷闯出一片天

  陈义红,38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2000年,他辞掉了在新加坡的一切职务,走出被人们称为“象牙宝塔”的研究院,只身来到武汉。

  他说,来武汉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是在追寻一个渴求已久的“梦”——

  “1979年,我刚考上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时,在学校露天电影院观看《珊瑚岛上的死光》,片中那炫目的光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开始追逐。”

  1994年,陈义红赴新加坡攻读博士。2000年5月,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及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唐良智等一行到新加坡招商引资,吸纳人才,向陈义红详细介绍了“中国·武汉光谷”的筹备工作,并诚意邀请他回国到光谷创业。

  陈义红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毅然决定回国闯光谷!2000年12月,他告别妻儿回武汉,走马上任湖北光通光电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初为老板,陈义红省去了中国老板创业必须经过的“三关”:资金、产品、市场。在他刚上任时,公司就成功融资了2000万元。他从新加坡带回的28个激光科研和工业应用项目,其中有2个获所在国家政府的专项支持,3个为东南亚首创,三项技术获新加坡专利,这些项目在中国开发,其市场潜力极大。

  过了这“三关”,创业的路,就成功了一半。

  可还应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陈义红每天住在办公室里,没有生活设施,吃饭天天在街上小饭馆吃,洗澡到马路对面一家私人开的破旧澡堂。这与新加坡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

  经过几个月的“卧薪尝胆”,陈义红被推举成为公司总经理,搬进了新居,生活问题迎刃而解。

  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因长期负责技术,陈义红对财务不太熟悉,刚开始时连财务报表也看不懂,这时他边学边看,三个月后,便成了“专家”。

  这时,湖北光通公司喜庆的日子来到了。2001年3月,湖北光通第一台二氧化碳激光打印机出售!许昌一家上市公司购买了。

  陈义红派主管生产的副总赵兵率安装人员,将打印机送往许昌,安装、调试。

  去年,湖北光通销售收入约1000多万元,今年头4个月,公司的销售收入便完成1000万元。今年预计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其间三分之一的销售收入来自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等地。

  如今,陈义红准备把湖北光通这块蛋糕做大,光通将和新加坡一家公司携手,走国际化道路。光通将引进该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并与光通的产品重新整合。

  陈义红兴奋地说,近两天,湖北光通将和新加坡这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样湖北光通公司将成功融资人民币上亿元。

孙小蓉:回国填补空白

  孙小蓉,45岁,她在国外学习、工作12年。1999年回到武汉,现在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

  记者近日在她宽大安静的办公室里采访了身穿洁净白大褂的她。

  在国外生活12年的她,用武汉话和其他武汉籍工作人员交流起来居然非常“溜”。

  孙小蓉自己当初回国的初衷是:在国外,虽然工作得很好,但只是一份工作,而回国则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孙小蓉学的是肿瘤早期诊断检测,是1977年的第一届大学生。她从同济医科大学读完学士和硕士后,取道澳大利亚和美国完成博士和博士后学业。然后到加拿大肿瘤研究中心当了3年的研究员。她发现,出国10多年,世界各地都有人到加拿大去考察进修,却没碰到一个内地人。如果自己回国,则可以将这项技术带回国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因为国内在肿瘤早期检测上尚属空白,回国则可使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提前10年。

  她想,一直在加拿大工作下去,生活会稳定富足,有车子、有房子。但是它永远只能是一个工作,而国内则在政策上给了海归派很多的关照,创业环境则要好得多。同时,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想法:自己在国内读大学、研究生没有交一分钱的学费,自己应该回来成就一番事业。

  在同在加拿大工作的丈夫的支持下,孙小蓉只身一人带着研究发明的用于肺癌早期诊断价值人民币约400万元的仪器兴冲冲地回到国内。

  2001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孙小蓉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风险投资公司及长江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股份制的武汉兰丁肿瘤早期检测中心,从事检测和研究。这也是全国首家肿瘤早期检测中心。

  孙小蓉麾下网罗了一批世界先进技术精英: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教授、归国留学人员和高科技技术工作者。她给他们以宽松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每天专车送他们上下班,杂物事无须他们动手。

  短短一年时间,前来中心进行检测的病人越来越多。一些大医院没法确诊的病人和高危人群纷纷送到兰丁来。现在,机器不够用了,24小时运转难以停下休息。

  她在有效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累了4000余例临床资料,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轻易取得。因为她所研究的细胞制片、取材、诊断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每两个月都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外专家到公司来参观和取经。

  孙小蓉现在的公司经营也不错,她有自己的打算:在争取世界认同的同时,吸引更高级人才和技术设备,向全国各大城市扩张,如在北京、重庆、上海、广州等设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诊断分中心。她很自信地说,公司的前景将会非常看好。

武汉创业优势多

  优势:有适合的土壤

  据武汉海外学子创业园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在东湖开发区内设立创业园,是因为这里有着与海归派创业相匹配的产业链条。周边有着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的高校群,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营造了比较浓厚的中小企业创业氛围;开发区内很多企业本身就衍生于高校,更有部分企业家就来自于高校,有与海归派相应的技术和文化背景。

  对武汉能为海归派提供的科研配套环境,市侨办也颇有信心,而且他们还指出一点:“沿海城市虽然经济水平比我们高,但它们吸引海归派的劣势就在于项目已经比较饱满,相比之下,武汉更适合发展。”

  据他们初步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从武汉出去的移民已经有3万多人,绝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把他们的技术和教育吸引回来,支持其成功创业,将是武汉经济发展的一个飞跃。

  融资是最大的问题

  对海归派目前在发展上存在的困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融资。

  据介绍,海归派创办的企业,其融资渠道可分为四种:

  将技术和资金一起带回来,启动快,效益也就产生得比较快,这种投资方式是政府和投资方都非常满意的;

  带着好的技术和项目回来,寻求国内合作伙伴,但由于对市场和领域的熟悉度不同,达成共识的几率较小;

  按照政策,海归派的项目有优先获得国家、省市一些创业基金的机会,优先获得创业投资公司的青睐,但由于创投公司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海归派其实很难从创投资本市场找到机会;

  也有一些海归派带了技术回来之后,就依靠自己手上的一点资金慢慢滚动发展,但现在国际新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样容易丧失技术优势,且效益也来得比较慢。

原载<<武汉晨报>>,2002年5月29日  

 

主页